中文科

中文科課程

 

培養語文能力及創意,重視中華文化與品德

課程宗旨

發展共通能力

 

透過多元化活動,提高讀寫聽說能力、思維能力、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。

 

 

 

提升學習興趣

 

設計適合學生程度及有趣的學習任務,加強學習動機,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、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和習慣。

 

培養審美情趣

 

透過書法及古詩文教學,培養審美情趣,陶冶性情。

 

培養品德情意

 

配合單元主題,滲入正面價值觀,培養品德,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。

 

提升國民身分認同

 

鼓勵學生參與國民教育相關的活動或比賽,讓學生體認中華文化,培養對國家、民族的感情。

學與教

欣賞中國文化

 

通過背誦古詩文,提升學生對古典文學及文化的認識和興趣,培養學生從小欣賞中國文化的情操。

 

多元化活動

 

語文老師通過課堂活動,訓練學生的說話技巧,以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。

閲讀策略

 

透過多元化的閲讀材料,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及教授有關的閱讀策略。

 

自學能力

 

學生通過撰寫筆記,強化預習和組織能力,促進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。

 

課業與評估

探索性課業設計

 

老師會根據單元學習目標,因應學生的學習能力,設計合適而有效的課業,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及照顧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需要。同時部分課業會加入高階思維能力的問題,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及想像力。

多元化評估模式

 

評估內容涵蓋閲讀、寫作、聆聽、説話四個範疇,採用自評、同儕互評、家長及教師評估互相結合的模式,幫助學生提升語文能力。

持續性回饋

 

本校會定期為學生進行進展性及總結性評估,以檢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成果,作出適時的回饋;並發展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的文化,從而改善及提升學與教的成效。

跨課程評估

 

透過中文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繫進行學習成果展示,評估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共通能力。

學生專區

課堂活動剪影

 

學生佳作展示

 

自學園地